top of page

音樂與運動1.1



音樂與運動都講求臨場發揮。但我們當然不能夠聽天由命。我們所能夠依靠的,便是我們平日練習的成果。


對於長笛來說,呼吸當然首當其衝,是我們發聲的來源。情況好比一台車的汽油,如果沒有汽油或電力,即便你擁有的是一台法拉利跑車也是徒然。


愈來愈多長笛家包括Emmanuel Pahud, Davide Formisano, Mary Karen Clardy, Federica Lotti等都不約而同的指出:吹奏長笛跟聲樂相似,甚至乎可以講兩者是用同一原理來運氣。而長笛有別於其他木管樂器,不像單簧管、薩克斯管、巴松管及雙簧管般,聲音由氣驅動簧片發聲(在此不能詳列其他木管樂器的發聲原理)。而我將雙簧管排到最後是因為它跟長笛可說是剛剛好相反,雙簧管的簧片有很大阻力,氣不會用得跟長笛一樣多。由於簧片的震動限制了氣的流量,所以常見雙簧管手要把多餘的氣在完成樂句之放出來。而這在長笛來說是不會發生的。


亦因此呼吸對長笛手來説十分重要,因為我們的樂器只可依靠空氣作為媒介發聲。呼吸就字面當然就有「呼」跟「吸」兩個階段。兩者都同樣重要。在中文呼是在吸之前,在剛開始學習長笛時,這個概念很不錯。有「呼」才有「吸」,是自然不過的生理現象。這個也能夠消除一種常見的現象:將「呼」跟「吸」看成兩個不連貫的動作。尤其是以前在美國吹管樂團的時候,看到學生因為要做到整個長笛聲部在句尾結束得齊整而"stop the air" (意指在句尾的時候停止呼吸,等聲音完全停止之後再吸氣)。但這種方法治標不治本,聽起來也很amateur。


剛剛提到長笛和其他木管樂器在根本上的不同。其實這個不同亦衍生了我們得用不同的方法才可達到像其他樂器一樣的效果。簧片不是身體的一部份,它像小提琴上的弦線一樣,在弓離開弦線後(即氣不再令簧片震動的時候),弦線或簧片都會有「餘震」。這亦是為甚麼弦樂手在琴弓離開弦線後,左手會繼續使用顫音的原因。所以我們有時候會聽到其他木管樂手"stop the air",因為簧片在空氣停止推動下會繼續有「餘震」。可是,長笛沒有弦線或簧片作媒界,共鳴只來自身體。如果在句尾加上一個像剪刀的結尾,聽起來會十分奇怪和生硬。


而我之前提到長笛好比聲樂家也是因為我們的呼吸方法跟聲樂一致(這裡提及的聲樂是傳統聲樂,不是唱流行曲的那一種)。歌唱家跟長笛家一樣,氣不會用身體以外的東西作為媒介,所以呼吸應該是川流不息的。只要呼跟吸一個緊接一個,結尾便會自然。


而呼吸的練習在坊間多不勝數。個人覺得呼吸跟運動有莫大的關係。因為運動如跑步和游泳都講求暢順的呼吸和節奏。一呼一吸川流不息。另外也可以訓練良好呼吸的持久性。大學教授Dr. Clardy曾跟我講過:「長笛手唯一會感到疲累的,便是良好的呼吸。」


好的呼吸應該是怎樣呢?請留意另一專題「練習有法」!


IN A NUTSHELL: 長笛有別於其他木管樂器,一呼一吸應該川流不息。運動如跑步和游泳都講求暢順的呼吸和節奏,也可以訓練良好呼吸的持久性。

Featured Posts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bottom of page